
我国南海有着众多的岛礁,因为其所拥有的资源和经济专属区极具吸引力,南海周边国家都对这些岛礁虎视眈眈,比如菲律宾就一直想占有我国黄岩岛,近几十年不断耍出各种手段。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菲律宾媒体在近日说了实话:从来就不是菲律宾领土,它只属于中国!
从2025年10月31日开始,菲律宾发行量较大的全国性报纸《马尼拉时报》就发文明确指出:“无论从法律上来讲,还是从历史上来说,黄岩岛从来都不是菲律宾的领土,它的主权只属于中国。”
这篇文章及所陈述的观点在菲律宾的权威媒体公开刊出,不但让很多菲律宾人惊讶,也让很多国人为之惊讶。因为我们大家都会想菲律宾一直在争夺我们的黄岩岛,菲律宾人当然都会支持这种做法,没想到他们国内还真有明白人,能够基于事实说话。
《马尼拉时报》在这篇文章中的表态虽然让人觉得突然,却也并非偶然,文章中清晰地讲述了菲律宾从来没有过拥有黄岩岛的历史,也充分地引用了多种证据表明黄岩岛从来不属于菲律宾,可以说是对黄岩岛主权归属历史与法理事实进行了清晰还原,更是对菲律宾官方长期在南海问题上混淆是非、挑起争端的有力反驳。
作为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报道,且对官方政策兼具支持与批评立场的权威媒体,《马尼拉时报》的发声,打破了菲律宾舆论场中“黄岩岛主权争议”的虚假叙事,让国际社会再次看清黄岩岛主权归属中国的铁一般事实。
其实若从历史维度追溯,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管辖可追溯至数百年前,其脉络清晰且从未中断。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测验”是关键佐证,公元1279年,他奉命在全国设立27个天文观测点,其中最南端的“南海”观测点数据为“北极出地一十五度”,与黄岩岛(北纬15°07′-15°14′)的地理位置高度吻合。这一国家级官方科学活动,不仅将黄岩岛纳入中国历史视野,更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该区域的早期管辖。 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延续从未缺位。黄岩岛海域是海南、广东渔民的传统渔场,渔民世代在此从事渔业生产,还在岛上修建简易设施,《更路簿》等古籍详细记载了前往黄岩岛的航线,渔民称其为“黄岩”或“黄石峙”,足见我国民间对该岛的长期利用与认知。 官方层面,1935年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将黄岩岛(当时称“斯卡巴洛礁”)作为中沙群岛一部分列入国家版图;1947年核定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将其改称为“民主礁”,并在《南海诸岛位置图》中纳入我国南海“断续线”内,这些官方行为均是主权的明确宣示。
新中国成立后,对黄岩岛的主权行使与有效管辖进一步强化。1983年,我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确定“黄岩岛”为标准名称,“民主礁”为副名;1992年颁布的《领海及毗连区法》明确将黄岩岛纳入我国领土范围;1994年,我国南海科学考察队在岛上树立1米高的水泥纪念碑,多次组织科学考察活动。 行政管辖上,黄岩岛先后由广东省、海南省管辖,2012年我国设立三沙市后,其管辖权归属三沙市,可以说是由始至今形成了完整的主权管辖链条。
从法律层面审视,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主权声索毫无依据,甚至与其自身历史文件相悖。菲律宾领土范围由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英美条约》明确界定,这些条约均规定菲律宾领土西限以东经118度为界,而黄岩岛位于东经117°51′,显然在其领土范围之外。 而更具说服力的是,菲律宾自身法律文件也曾承认这一事实——1935年菲律宾宪法、1961年《领海基线法》均未将黄岩岛列为领土;1990年,菲律宾驻德国大使在致德国无线电爱好者的信中明确表示“黄岩岛不在菲领土主权范围以内”。
1994年,菲律宾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及业余无线电协会向美国相关机构出具的文件,同样确认“黄岩岛位于菲领土边界之外”。 所以,菲律宾近些年来对黄岩岛的主权声索本质上是对自身历史承诺与法律文件的背弃,是一种贪婪的强夺行为,更违背“陆地支配海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其理由与立场都完全站不住脚,行为更是非法的。 那么,菲律宾为何无视历史与法理事实,执着于争夺黄岩岛?深层原因在于其地缘战略野心与资源利益诉求,且背后始终有外部势力的操纵。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对菲律宾具有特殊“战略价值”。它地处中沙群岛最东端,向东与菲律宾苏比克湾直线距离仅300公里,是菲律宾船只深入南海的中途节点。菲律宾认为,若控制黄岩岛,可通过部署雷达、防空系统等,限制中国南海舰队的活动空间,甚至配合美国构建“第一岛链”,阻碍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菲律宾批准美军新增4个军事基地,其位置多冲着中国,其试图将黄岩岛作为“战略支点”,绑上美国战车的意图昭然若揭。2023年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周边一年搞12次联合军演,正是这种战略依附的具体体现,却忽视了此举已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也让自身陷入地缘博弈的风险漩涡。 从资源利益层面,黄岩岛周边的经济价值让菲律宾觊觎不已。黄岩岛海域是传统优质渔场,年产渔业超100万吨,对渔业资源依赖度高的菲律宾而言,控制该海域意味着可攫取大量渔业利益。
同时,尽管菲律宾自家地质报告承认黄岩岛周边油气储量有限,但南海整体丰富的油气资源仍是其重要目标,黄岩岛作为南海岛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菲律宾视为未来获取油气资源的潜在通道。 此外,黄岩岛礁盘巨大,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礁坪区水深多小于三米,且有潟湖可供大型船舶停泊,具备建设港口、基地的潜力,菲律宾渴望通过控制黄岩岛,为其在南海的资源开发与军事存在奠定基础。
更值得警惕的是,菲律宾的“黄岩岛争夺”背后,始终有美国的影子。美国为推行“印太战略”,将菲律宾视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棋子,通过提供军事援助、开展联合军演等方式,不断怂恿菲律宾在南海挑事。 而菲律宾政客也算准“只要在南海闹事,白宫就会送钱送枪”,于是频繁上演“渔船强闯”“国际哭诉”等“碰瓷”戏码——2024年派渔船强闯黄岩岛被我国海警驱离后,转头就拉西方记者造势,试图营造“受害者”形象。
然而,这种依附外部势力的做法,最终让菲律宾付出沉重代价:2024年菲律宾对华贸易额狂降22%,农产品滞销,大量中小企业倒闭,12万人失业;民生领域更是雪上加霜,2023年台风“多拉吉”救灾物资40%被官员挪用,2024年棉兰老岛地震重建资金仅到位15%,官方却将60%国防预算用于购买外国武器,民生投入不足20%,民众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马尼拉时报》此次的发声,不仅是对历史与法理的尊重,更是对菲律宾错误政策的警醒。该报批评马科斯政府“奉行基于谎言的外交政策,是美国的傀儡”,指出菲律宾是“世界上唯一对中国这个新兴超级大国持敌对态度的国家”,这种立场“非常愚蠢”。 事实上,东盟其他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虽与我国在南海存在争议,但均选择通过双边谈判低调处理,在外交与经济上与中国保持紧密合作,这与菲律宾的高调对抗形成鲜明对比,也证明“对话合作”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正道。
黄岩岛的主权归属,早已由历史、法律和事实所确定,我国对黄岩岛的主权无可争辩。菲律宾若继续无视《马尼拉时报》传递的理性声音,无视民众对民生改善的迫切需求,一味依附外部势力、挑起争端,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唯有尊重历史事实,摒弃对抗思维,聚焦民生,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菲律宾才能真正找到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道路,南海地区也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
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